top of page
WeChat 截圖_20230905151633.png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港式奶茶製作技藝


港式奶茶是香港的地道飲品,其製作方法變化多端,饒富香港特色。港式奶茶製作技藝於2017年獲列入首批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本書以港式奶茶為研究對象, 藉剪報、文獻、舊照,及親訪數十位奶茶師傅,勾勒港式奶茶的歷史圖像,並探討其製作技藝,包括材料、器具、沖泡方法及今昔演變,亦附手繪插圖呈現工序,述及傳承體系和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

「港式奶茶」能成為代表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興趣之餘,更高興是通過特區政府的非遺資助計劃,嶺南大學的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出版的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的研究與專刊,將這文化技藝以文字方式巨細無遺的紀錄下來。感謝劉智鵬教授的邀請,為此書稿作序,感到非常榮幸。

文化能夠流傳,有各種的因素,包括了歷史時代的轉變而仍能保存,市場的需求而讓其傳𠄘,也包含了經濟的因素,讓文化得以延續等。港式奶茶文化得以傳揚,除有其歷史價值外,其經濟價值與及感情價值不容忽略。

文化的背後,定必有動人的故事,這故事得以流傳、及其背後的價值,讓其永垂不朽,讓其傳𠄘。

港式奶茶文化,結合了各種不同的意念,沖奶茶的方法也因應時代不同,經濟的轉變,由沙煲「煲茶」的方法,後加上港人的創意而漸漸成為現今沖奶茶的手藝,這「手藝」或「沖茶技巧」因人而異,但採用的沖茶工具及材料卻大致相同,只是「沖茶師傅」的技藝手法不一,沖出來的奶茶都會有不同的口感及特性。

作為香港第一代的「港式奶茶」創始者的後人,筆者見証了這文化的轉變與傳承,家父黃柏橋(又名黃橋),早於1932年在香港中環域多利皇后街2號創辦了「捷榮辦館」,專營咖啡紅茶批發及零售,1950年我在上址的四樓出生,自少便受父親的薰陶,接觸這獨特的飲食文化。一袋袋六十公斤重的咖啡,和一箱箱用木箱裝載的紅茶,層層疊疊的存放在倉庫,卻成為我們兒時的「攀山玩具」!小小的咖啡豆包或茶葉包,成為兒時的玩意。

當年域多利皇后街也被稱為「辦館街」,除了街頭的「捷榮」、亦有「榮生祥」、「均泰隆」及我四叔黃純博於1929年創辦的「榮陽」,都是經營糧食雜貨、咖啡紅茶的批發與分銷。而在中環舊萬宜大廈的「蘭香室」,由我七叔黃藹初創辦,壹元十二個酥皮蛋撻仔,及其香濃奶茶,每天吸收二百市民排隊爭相購買。我十叔黃柏壯早於1946年在砵甸乍街開辦的「蘭香閣」,及父親於1952年在上環三角碼頭創辦的「海安冰室」,都供應港式奶茶給海傍的苦力,中環可以說是「港式奶茶」的發祥地。

早年港式奶茶的紅茶源自廣西,六零年代經英資洋行引入鍚蘭及印度紅茶,後因鍚蘭紅茶的香味、口感及顏色較為港人接受,漸漸地、鍚蘭紅茶成為了「港式奶茶」的主要成份。

Ceylon(「錫蘭」即現今的斯里蘭卡)與 Lipton (英國紅茶品牌)的中文譯名「西冷」與「立頓」皆由家兄黃錫福所創!六零年代,由英資洋行引入Lipton紅茶來香港,後來由洋行牽頭,由分銷商成立一個「紅茶圈」小組,以推銷批發為目的,制定價格,定下銷售規則,「捷榮」當時已然成為行內的領導,統籌小組的事宜。

「港式奶茶」文化得以傳揚,不能抹煞提供紅茶、淡奶的供應商,沒有當時的洋行與辦館,「港式奶茶」是不可能存在的,更惶乎成為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述的資料,是我親身體驗,希望能為「港式奶茶」這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填補一些空隙。

黃家和

銅紫荊星章 太平紳士

香港咖啡紅茶協會主席

金百加集團主席

捷榮咖啡前首席執行董事

bottom of page